其他名稱:牛子 牛蒡 牛蒡子 大力子 炒牛子 炒牛蒡子
主要成分:果實含牛蒡甙。收獲率15.0~21.5%;其甙元為 l-牛蒡酚。其另一成分異牛蒡酚,以2%KOH處理,則生牛蒡酚。果實尚含脂肪油25~ 30%,其碘價為138.83,在空氣中,約經1月而固化。脂肪酸中主要為花生酸;此外,尚有少量硬脂酸和棕櫚酸,不飽和脂肪酸有亞油酸。
性狀:瘦果長倒卵形,略扁,微彎曲,長5~7mm,寬2~3mm。表面灰褐色,帶紫黑色斑點,有數條縱棱,通常中間1~2條較明顯。頂端鈍圓,稍寬頂面有圓環(huán),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;基部略窄,著生面較淺。果皮硬,子葉兩片乳白色,油質。無臭,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。
功能主治:1.用于風熱感冒,咽喉腫痛。本品辛散苦泄,寒能清熱,故有疏散風熱,宣肺利咽之效,用治風熱感冒、咽喉腫痛,常配銀花、連翹、荊芥、桔梗等同用,如銀翹散;若風熱壅盛,咽喉腫痛,熱毒較甚者,可與大黃、薄荷、荊芥、防風等同用, 如牛蒡湯;若風熱咳嗽,痰多不暢者,常配荊芥、桔梗、前胡、甘草。2.用于麻疹不透。本品清泄透散,能疏散風熱,透泄熱毒而促使疹子透發(fā),崐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復隱,常配薄荷、荊芥、蟬蛻、紫草等同用,如透疹湯。3.用于癰腫瘡毒,痄腮喉痹。本品辛苦性寒,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,能外散風熱,內泄其毒,有清熱解毒,消腫利咽之效,且性偏滑利,兼可通利二便,故可用治風熱外襲,火毒內結,痛腫瘡毒,兼有便秘者,常與大黃、芒硝、梔子、連翹、薄荷等同用;本品配瓜蔞,連翹,天花粉、青皮等同用,又可用治肝郁化火,胃熱壅絡之乳癰證,如瓜蔞牛蒡湯;本品配玄參、黃芩、黃連、板蘭根等同用,還可用治瘟毒發(fā)頤、痄腮喉痹等熱毒之證,如普濟消毒飲。
用法及用量:內服:煎湯,1.5~3錢;或入散劑。外用:煎水含漱。
不良反應和注意: 1.用量過大 本品成分牛蒡甙,過量可致驚厥,呼吸加快,繼而抑制呼吸。 2.藥不對證 牛蒡?a href=jibing3.php?diseaseid=772 class=link04 target=_blank>癰緩橢,其性滑利,有祳A鶴饔?.過敏反應 表現為服藥后30分鐘出現胸悶、氣急、頭暈、嘔吐、皮膚丘疹、血壓下降。但這是極個別現象。
規(guī)格: 生產廠家: 是否醫(yī)保用藥:醫(yī)保
是否非處方藥:處方
其它:本品能滑腸,氣虛便溏者忌用。
行業(yè)領先
服務專業(yè)
客戶至上
合作共贏
一本色道综合久久加勒比,成人精品一区二区www,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主页,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